身边典型 INDEX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身边典型 > 正文

西安工大光电信息教师团队风采展

发布时间:2022-06-09 点击:

博鱼官方网站光电信息教师团队二十余年来,始终践行“把一切献给党”的人民兵工精神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、开拓进取、无私奉献,秉承科技创新、 瞄准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,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、教学科研能力突出、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的教师队伍,形成了光、机、材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和优势,培养了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,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。

敦德励学传师风,恪守初心树师德

不断践行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使命,在“省级优秀回国人才”“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”“共和国纪念奖章”、陕西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刘卫国教授带领下,团队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。5年来,团队两次获省级“师德先进集体”称号,成员有10余人次获陕西省“教书育人楷模”以及省、校“师德标兵”称号,55人次获评校级优秀教师、优秀共产党员和师德师风年度考核优秀。团队成员80%承担本科班主任工作,教授100%为本科生讲授课程。全体教师在科研教学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学生思想教育,以自身人格和魅力感染学生,培育学生胸怀大局和爱国主义情怀。团队培养的研究生每年约有40%毕业后赴国防军工企业任职,多名毕业生主动选择到艰苦地区的军工单位就业。

他们忠于祖国、恪尽职守,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,以实际行动践行兵工精神,在新时代建功立业。

精工博艺育英才,知行相长铸辉煌

秉承为国防光电领域培养栋梁之才的使命,扎根教学第一线,积极从事教学改革与研究,成果丰硕。承担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教改课题13项,依据学科的国际地位创新架构国内第一个由中国、德国、美国、日本等7国参与的“光学研究与教育国际联合研究中心”顶级国际光学人才培养平台,构建“实践创新领军型”和“国际化视野的高级人才”的人才培养体系,《特色与优势并举的光学制造类人才工程实践能力233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》教学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,《创新能力教育过程向社会延伸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》获得2017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。持续推进一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,获批“电工电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”等4个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。获批4门国家级一流课程,1门国际平台全英文慕课1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,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,获省级优秀教材奖励4项。

“测控技术与仪器”本科专业和“光学工程”硕士点获批进入“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”;“测控技术与仪器”“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”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。学生获得“挑战杯”“互联网+” 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励10余项,多名毕业生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,“基础扎实、能力强、留得住、用得上、干得好”是中国兵器集团总公司对毕业生的真实评价。

开拓进取做科研,使命担当结硕果

以“基础、前沿、交叉、创新”为主线,聚焦行业需求,引领学科前沿,攻克重大挑战,服务国防建设,解决“卡脖子”关键技术。建有13个国家级、省部级创新中心和科研基地。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,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,国防科工局、陕西省、军队等省部级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4项。

团队成员承担各类国家重大专项、国防专项等国家级重大、重点科研任务,五年来科研总经费近1.5亿元。发表SCI、EI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,高被引论文3篇,热点论文1篇,发明专利88项,率先将等离子体、微纳材料等技术引入光学制造领域,解决中大尺寸高次复杂曲面制造工艺关键难题,支撑国家重大专项核心光学元件制造体系建立。

大我之心报国家,服务社会建新功

围绕惯性约束核聚变激光工程等重大工程迫切需求,发明了国际领先的大气等离子体、离子束修正抛光技术,为打造“大国重器”提供利器,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技术封锁;开发的靶场光电测试产品出口20余国家,服务了“一带一路”建设;制定了《天幕靶规范》(GJB8980-2017)和《天幕靶检定方法》(GJB9093-2017)国家军用标准,填补了光电测速仪器军用标准和计量空白,保障了我军武器装备的研制、生产及性能评估。

创造性地将离子束技术应用于生物改良中,为国家“精准扶贫”战略和西部生态环境治理注入科技元素。共享学科资源,履行社会责任,依托国家级、省级重点研究基地,构建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,通过举办培训班、赴企业讲学、技术咨询等方式,为兵器248厂、宇瞳光学等20多家企业培训技术人员2000余人次。持续推动军民融合,为8家兵工和民用企业提供技术服务。搭建国际技术交流平台,主办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10次,积极进行国际技术交流,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国合项目5项。

兵工精神代相传,光电信息继开来

以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研究成果,聚集一支年龄、职称、专业结构合理、经验丰富的教学科研团队。负责人刘卫国教授获聘陕西省光学领域“三秦学者”,团队有国家级人才2人,陕西省教学名师、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、陕西省科技新星等在内的专家学者14人,平均年龄44岁。

团队始终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,不忘科技报国使命,扎根西部,着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。

文、图:光电工程学院 研究生院 人事处  编辑:张靖唯